“十四五”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。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,特别是蕴涵其中的新机遇、新挑战,中央要求调动市场、产业、人才、技术、资金等多方面资源 ,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,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大循环双循环体现中国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,重在沟通合作一体协同,打通障碍大进大出,突出强调扩大内需基点、科技创新关键、对外开放国策,要求在逆风逆水中走出业绩,抗疫情稳经济,保民生促增长,成为各行各业的战略选择。
百年不遇之大变局,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。这主要体现为全球化进程出现不稳定不确定性,要求我国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,做到“发展规模、速度、质量、结构、效益、安全相统一”。挑战主要来自以隔离脱钩为特征的两大事件,即中美贸易摩擦,疫情蔓延造成持续扩展的全球性危机。前者通过提高关税成本,包括冷战热战极限施压,企图走向贸易脱钩、投资脱钩、科技脱钩、交往脱钩,使国际信任和经济预期遭受重大挫折。后者则造成世界各国各行各业被迫隔离,人与人、社群组织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正常交往,出现大范围、长时间隔绝断裂。人类社会处于全球化融合与逆向化分裂的十字路口。中国要在逆境中做好自己的事,不能不以大循环双循环为万全之策,通过加强供需交往,努力打破隔离脱钩,实现开放再扩大、改革再深化,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。
新发展格局需要会展业主动担当。会展是人类社会大规模合作的经贸交往平台。当此关头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自觉用好会展这一政治、经济和对外交往的战略工具,有助于及时把握新机遇,在危机中育新机、变局中开新局。会展业以交往沟通为己任,理应提高站位主动担当,立足大循环双循环,聚焦供需交往、发力供需互动、深化供需认知、推进供需适配,通过有目的策划,创建主题化时空,围绕新特专精看点,邀请决策者集聚、交流、协商、合作,在交易再交易过程中,降低交易成本,深化专业分工,积累认知、理解和信任,以市场收益鼓励研发创新、品牌营销,不断打通堵点、淤点和断点,千方百计把供给与需求各方更紧密联系起来,在大循环双循环过程中,持续推进供给创造需求、需求牵引供给的动态平衡,实现转型升级螺旋式发展,助力构建开放型经济。
新发展格局要求会展业有所作为。尤其是国家重大博览会要带头发挥其资源优化配置功能,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,依靠创新驱动促进国民经济行业产业转型升级。其中,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(简称进博会)是开放发展新理念的伟大实践,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,今年将举办第三届,其规模、品质和影响力已经全面走向国际一流,正在成长为高水平开放的标志性工程。进博会以开放全球最大市场的实际行动,促进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、要素有序流动、资源高效配置,向世界宣示中国坚定不移的开放国策和改革的决心。进博会根源于中国发展的内在需求,突出供给侧改革主线,让自主品牌直面国际竞争,争创世界一流;围绕人民美好生活为中心,优化消费结构,推动消费升级,吸引消费回流;推进增长动能实现内需主导,从外贸拉动转向创新驱动;支持多边体制、自由贸易,以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。
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(简称服贸会)是专为服务贸易搭建的国家级、国际性、综合型大规模龙头展会,自2012年起(当时为京交会)已举办6届,是全球唯一涵盖世贸组织12大类服贸领域的高端要素集聚平台。服务贸易是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经桥梁、转型阶梯和重要举措。创新研发和品牌营销是其核心内容和发展重点。优先扩大对外开放是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主要策略和重要方向。服贸会作为全球优质创新服务的展示舞台,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信息的发布窗口,各国服务贸易企业对接的交易平台,国际先进服务“引进来”和中国服务“走出去”的重要桥梁,着力发展和提升中国服务业的能力和水平,助推三次产业全面提升其产业链、供应链和价值链地位,支撑高质量发展、高水平开放和高品质生活。
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(简称广交会)是我国目前举办历史最长、层次最高、规模最大、商品种类最全、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、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。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,为新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,为打破禁运封锁、发展对外贸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成为中国与世界贸易交往的主通道,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大平台。特别是出口成交,长期占到中国全年外贸出口总额的30%以上,1972、1973两年甚至一度超过50%。广交会创办63年来经受了无数严峻考验,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合作与贸易投资成就,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,目前每届规模达118.5万平方米,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展。
如果说广交会重在“中国制造”走出去,服贸会重在“中国服务”走出去,进博会重在“中国市场”引进来,构成了中国大循环双循环的三大支点,那么在此之外,中国还拥有各级各类各领域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经贸类展会,分布在全国三大会展城市群、四条会展城市带和两个会展城市特区,尽管按主体性质可分为国有、内资、外资、合资,然而国有化展出面积实际占比不足5%,其余大多为市场化运作地位平等,立足各行各业交往沟通平台,共同致力于开放国策、内需主导、内外循环、供给侧改革、创新驱动、区域发展和周边战略,承担着和国家战略博览会同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,共同助力繁荣富强。根据指数评估,截止2019年,中国会展业生产力要素评估三维指标体系中,基础设施、展出面积和办展主体均已进入世界前沿。中国正在由会展大国走向会展强国。
未来,中国会展业将进一步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,在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,注重发挥会展业沟通交往的独特功能,努力实现国际化、市场化、信息化、品牌化全方位创新突破。特别是要在会展业发挥凝聚全球物力效应的同时,发挥其凝聚天下人心的作用。其实,在资源配置上,会展的本性就是全球化融合,既涉及商品服务、技术与管理的融合,又涉及企业组织、民意人心的融合。建议各级各类会展活动的组织者高度关注“国之大者”,不仅要强调国际分工、中间交易,为经贸工作降成本提效率,而且要关注纲维有序、礼乐交融,按科学规律办事,发挥礼节规范、乐舞和同的力量,进一步把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凝聚起来,共同致力于大循环双循环,理解新发展,迎接新挑战,抓住新机遇,扩大新动能。(来源:中国贸易新闻网)